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法官手记:法官你听我说
 

法官你听我说

(临海法院王丹阳)

“法官你听我说,这借款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都是我父母借的钱。”儿子说道。法官道:“好的,如果你父母能出庭的话,就不需要委托你了。”

儿子接着说道:“法官你听我说,我父母行动不便的,还在医院躺着呢。”法官回答:“那你就接受你父母委托。”

儿子继续强调:“法官你听我说,不是这样的,我父母欠的债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法官耐心解释道:“我知道,你现在接受委托并不会干涉到你的个人利益,你只是为你父母发声。”

儿子仍不放心,一再向法官声明:“法官你听我说,他们找我父母签字,我父母就签了,他们都不问原委的……”

上述对话场景发生在被告的家中。被告方是一对七旬老人,正在住院治疗,行动不便,因此需委托他们的儿子作为代理人。办理的手续并不复杂,但过程却谈不上轻松,从迈脚进门到踏脚出门,耗费了近两个小时。

最终手续办理还是辗转到了老人所在的医院。在他们的病床前,老头低声嘟囔,老太掩面哭泣,儿子激动意难平,三方齐响,高低起伏,一派乱象。在说明案情之后,老人才暂且平静。等到要落笔之时,他的笔却又在空中来回挥舞,不知书写着什么,迟迟不肯落于纸上。十分钟的签字加上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说理让我深觉法官审判事务的不易。

曾经,尚在校园的我对法学知识和法律思维最好的运用体现在司法考试题目上。“甲向乙借钱,出具借条一张。后甲遭遇车祸,神志不清。现乙是否仍可起诉甲偿还此笔借款?”明确的法律关系,明确的当事人状态,未有太多旁枝末节的干扰,只要理顺关系,再进行逻辑判断,很多时候就能得出正确结论,迎来破题的酣畅淋漓。

而现实中的审判则与想象中的存在巨大差距。学习生涯结束后,我考入了法院,从事法官助理的工作。之前理论的象牙塔在工作后转瞬间瓦解、坍塌,然后重构。曾经在试卷上简单明晰的案件,在实际审判中变得异常复杂起来。暂不说证据的调取与开庭审理等审判事宜,单就与双方当事人的沟通已让人精疲力竭。

相比之前懵懂的憧憬情愫,如今,作为法官助理的我更加敬佩法官这一职业。案件办理一定会碰见各种新情况,但案件办理过程的本身却并无二致。在具体案件办理的过程中,占据法官大部分时间的是沟通。而沟通的艺术体现在聆听上。庭前,庭中,庭后,法官或站着,或坐着,听着原告的苦楚与被告的故事,佐以他人的证言及相关部门的解释。在频频的“法官你听我说”中,法官要对他们的言论予以甄别,寻找双方的矛盾冲突点,以寻求案件的有效解决,这个过程经常伴随着各种或喜或悲的情绪、声调甚至是血泪般的诗与歌。有经验的法官就像坐在河边的智者,旁观着他人的人生长河,听他们诉说着故事,尔后作出睿智的解答。我们的法官,是在一声声“法官你听我说”中仍不被左右、保持中立和理性判断的法官。

“法官你听我说”已成为当事人的惯用口语,也成为法官耳边回绕之音。曾经觉得这句话只是当事人琐碎事务的任性表达。如今发现“法官你听我说”更像他们的情绪宣泄以及对自身认同的渴望。法官职业是聆听的艺术,只有聆听当事人的内心,法官才可以更好地透过案件的表象看到本质所在。曾在书本上横竖笔画,指点江山,而今惊觉曾经的梦想更像是理论的乌托邦。在审判事务中,我要回首以往,与过去挥手作别。尔后面向远方,踏着已成行的道路,劈斩言论的荆棘,走向法治的前方。

版权所有: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浙ICP备06050081号
地址:台州市市府大道399号 邮编:318000  访问量:50253491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