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法官手记:普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普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温岭法院 李洁)

 

 

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我们几个商量着,该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了,顺便再给他们上一堂法制课。

说干就干,第二天上午,细雨绵绵,我们一行三人沿着弯曲的小路在雨雾迷蒙中一路西行三十余公里。一个小时后,到了桑湖村口,几位老乡擦干脸上的雨水,热情地为我们指路,听说我们要去桑湖小学给孩子们开法制讲座,他们也想去感受法律的魅力。

我们的车子跟着老乡们穿过两条不足三米宽的胡同,停在一座矮墙墩前。桑湖小学的大门,就掩映在一排低矮的树丛中。

如果不是阵阵的嬉戏声和墙墩上悬挂的斑驳的木牌,很难想象这是一所小学,一排简陋的平房就是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校舍,铁门上也到处是斑斑锈迹。

“都是乡亲们的孩子,跟城里的学生相比,他们接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听说你们要来看他们并上一堂法制课,孩子们非常激动,很早就在教室里等着了!”校长憨笑而又朴实,早早地就在门口等着我们。

随着老师的一声哨响,高年级的五十多个孩子,安静整齐地迅速集合到一个教室。尽管都是些快要小学毕业的孩子,但他们的个头普遍比城里同年级的孩子要矮些。看到我们到来,他们一个个好奇地望着,但很快被小王的讲课吸引。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东西被偷的经历?偷东西也就是法律上所说的盗窃,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违法行为。如果严重的话,是会构成犯罪的,犯罪的人都要接受法律制裁……”小王从孩子们最熟悉、最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入手,几句通俗易懂的话语引发了他们的兴趣。

孩子们始终认真地听着、记着。很多法律术语对他们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他们只能用拼音诠释着对那些词语的理解和想象。学校的老师和跟着我们来的老乡也坐在孩子们中间,同样全神贯注。

讲罢课,我们准备回城。校门外有位老伯,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见到我们有些激动:“小李、小王,你们来桑湖小学也不跟我讲一下,刚才听老乡讲起我才知道。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大女儿一家来看我了,把欠我的生活费都补齐了,还保证以后要经常带着外孙来看我呢!谢谢你们啊!”

老伯姓张,七十有余,世代居住在桑湖村,育有两个女儿。三年前,他跟女儿们在村干部的见证下签了一份赡养协议,约定每个女儿每个月支付赡养费200元,还要定期来看他。小女儿每个月都做到了,大女儿一件也没做到。

有一次我们去桑湖小学上法制课,老伯闻讯而来,眼含着泪花问我们:“亲属们、村干部都调解过好几回了,再说也没用。我可不可以去法院告她?”

“我能不能跟你大女儿见个面聊聊?”老伯听我这么说,不自觉地点了点头。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我们来到大女儿家。一番闲聊后,我故意将话题引到最近追踪的另一件赡养纠纷案例。

讲完案例后,小王“故意”问候了小孩的学习情况。一番“刨根问底”后,大女儿委婉地道出了父亲对妹妹的偏心,又不让她读书,害得自己成了不得不“蜗居”的“老黄牛”。找准问题所在,交谈变得更加有的放矢。我用一些事例让她回味父母的“好”,使她明白了父母的苦衷和拉扯子女的辛劳。

其实闲谈中,我并没有提到她父亲和协议,但从她尴尬、叹气中料到了会是“团圆”的“大结局”。

一堂简单的法律课,一次普通的走访,让我看到山区的师生、老乡对法律世界的深深渴求。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应当仅仅是手持利剑惩恶扬善,更应该用包容和博爱之心让每一片渴求法律的土壤接受到平等的灌溉。

在普法的路上从来就没有终点,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迂回前行。或许曾经懈怠过,迷茫过,但坚信生命兀自勃勃生机,璀璨而又夺目,就像一把英雄手中的利剑,每一次亮剑的过程就是一次寻求公平与正义的征途,滋润着每一个充满渴望的心田。

普法的路上,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一个都不能少……

版权所有: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浙ICP备06050081号
地址:台州市市府大道399号 邮编:318000  访问量:50489193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