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法官手记:从机房到审判席的十年

从机房到审判席的十年

(三门法院 陈丽亚)

 

“小陈,接着,你的助审任命文件!”仍记得那天我从庭长手中接过这份红头文件时的心情。当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五味杂陈,不由得思绪万千,过往的经历一一在脑海浮现。

清晰记得20041015日那天,我正式成为三门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进入法院的那一刻,我便知道自己虽身在法院,却和法院的其他工作人员不一样。我不是法官,而是一名网络管理员;今后我施展专业技能的地点不是审判庭,而是机房。但那一刻我的内心很知足,毕竟当了公务员,而且还是法院的公务员,是父母眼里引以为傲的女儿。

在法院工作后,我对司法考试时有耳闻。时而为某个同事的顺利通过而倍感欣喜,时而又为某个同事差了几分而颇感惋惜。在我眼中,那些同事都是法学专业的高材生,可他们中的多数都是经过屡次失败之后才考取了法律执业资格证书。就这样,我对司法考试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敢涉足。只是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立足网管员的本职,全力做好技术支撑工作,保障全院的网络畅通。

时光飞逝,入院五年后,机缘巧合之下经院领导安排,我离开了机房,来到了立案接待大厅,开始从事立案接待工作。从前在机房,每天面对的是那些沉默死板的电脑和仪器,而在立案庭我每一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各有所需的面孔。在这里,因工作的需要我也开始接触零零散散的法律专业知识。经过近四年的积累,我熟谙与当事人打交道的技巧,也掌握了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但也越来越清楚自己由于未曾接受过正统的法律专业学习,以致所掌握的知识点过于凌乱,并且已经成为我工作发展的障碍。为了把凌乱的知识点串成体系,我趁闲暇之时开始系统自学法律专业知识。虽然我不是法学科班出身,但是我坚信勤能补拙,只要我比别人多挤时间多付出一点艰辛,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长年累月的积累与学习终于让我有信心去报考司法考试。

2013年夏天,骄阳似火。我亲身体验了传闻中的“中华第一考”。记得走进考场时我依然迟疑,回头看见丈夫抱着4岁的儿子冲我不停地挥手微笑给我打气为我加油,不由得眼角湿润。我想,付出了这么多,坚持了这么久,在法院等了十年终于等到这次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1122日,是司法考试成绩公布的日子。十年前,我从未曾想过自己也能当法官,也能身穿黑色的法袍坐在庄严的审判席。而分数揭晓的刹那,我不由得开始畅想未来的法官生涯,那一刻我暗下决心,立志要成为一名公正不阿的法官,尽自己绵薄之力呵护阳光下的天平,让它永远熠熠生辉。

20141010日,我的名字第一次署在一份民事调解书的落款处。那是一起要求变更抚养关系的纠纷,陈某(女)与王某(男)原是夫妻,之后因为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年幼的女儿则由王某抚养。后来王某找了个人再婚,陈某认为王某不能很好地照顾女儿,并且女儿到了入学年龄,而自己所在的学区学校教学质量较好,便多次与前夫协商要求抚养女儿却无果,无奈之下只好起诉到法院。那天,陈某拿着诉状走进立案庭,是我负责接待的。聊了几句后,我觉得这个案件有调解的可能,便向庭长汇报。庭长当即鼓励我把王某叫过来,双方坐下来聊聊。

我知道调解工作首先要解开双方的心结,因此采取谈心的方式与王某进行沟通,也许是我的方式比较柔和中肯,一个上午的聊天之后王某竟爽快地答应同意变更,双方达成了协议。调解书是我花了几个晚上几经修改才交到当事人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法官双肩所扛的那份重任,唯恐出半点差池。一份裁判文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荣辱、一份巨额财产的归属、一段婚姻的存续、一个家庭的离散,甚至一个人的命运。

如今,坐上审判席的我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那就是用心办好每一起案件,将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巧妙运用到实际审判工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司法能力,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实现案结事了,让每一位当事人都能在我的办案过程中感受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版权所有: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浙ICP备06050081号
地址:台州市市府大道399号 邮编:318000  访问量:50674097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