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法官手记:实习印画

    实习印画

    (椒江法院 刘凌)

 

 

日历用数字告诉我,进入法院工作已是一年光景。时光从不停留,如画笔信手挥过,在匆匆而过的日子上素描生活,有的平淡速写随时间褪色,有的着墨雕琢在记忆里鲜活。这一年在几个庭室轮岗度过,时间长短不一,而其中最难忘的,是自己办理的第一个案件。

那时是在民一庭的第二个月,林庭长递给我一本案卷,笑着说:“第一次办案,从简单的离婚纠纷开始吧,你也是八零后,就办一个八零后的案子。”和所有的案卷一样,稀疏平常的棕黄色封面,比起其他案子还显得薄一些,大概是意味不同,接过时我却觉得没来由的重。就这样,我拿到了人生第一个案子——一对八零后小夫妻的离婚纠纷。

我把案卷看了又看,生怕自己遗漏了什么细节,平时看到的当事人或吵吵闹闹或拍案而起的情境不自觉进入我的脑海,心中一阵忐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像演讲比赛一样在心里默念了好多遍预设的台词后,我才开始给被告(男方)打电话了解情况。被告表示他与原告(女方)只是为生活小事吵闹,自己是一时气愤才动手打了原告,他们之间还是很有感情的。我听着电话渐渐不再紧张,既然被告不愿意离婚,那就有调解和好的可能,应当尽力促成。我告诉被告:“夫妻磕磕碰碰总有发生,可以表达、可以争论,但付诸暴力确实不对,你欠原告一个真挚的道歉。”被告则承认他的错误,表示会与原告好好沟通,化解矛盾。

但另一边,原告告诉我的却是另一个版本。听到原告被殴打的时候,作为一个女生,我也不自觉有些动容。但想到两人还有一个不到两周岁的儿子,我还是不厌其烦地劝说原告,可是原告的态度始终很坚决。我挂了电话,仔细想了想原告的叙述,她还在气头上,需要的是被告的低头。我决定再劝劝被告。

过了两天,再次联系被告,他像是开始信任我,讲着自己的委屈,我认真地听着,并不打断他。被告说,后来原告要求他按照一个道歉模版发在微信的朋友圈,这样才会撤诉。被告表示愿意道歉,但是那个道歉模版中的措辞让他觉得有些过分,他绝不会在朋友圈发布。

再次拨通原告的电话,原告说因为被告之前曾在朋友圈上发布过相关内容,现在道歉也必须要让大家知道,大有扳回一城的意思。我劝道:“这些两人之间的事晒到朋友圈可能会伤被告的自尊心,何必成为别人的谈资呢?开庭时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的辩论,对感情也是另一种伤害。”原告沉默了一会,但因为没有在朋友圈见到她所要求的道歉内容,坚持等待法院判决离婚。挂电话前,原告开玩笑地说:“辛苦你了,你们法院都是像老娘舅一般这样调解吗?”我笑笑说:“不毁一桩婚呀,既然感情还未破裂,我们当然是要向皆大欢喜的结局努力。” 

案件还是如期开庭。庭审调解中,林庭长劝慰原告,她的离婚决定过于仓促,应该都给双方一次机会,所以她的诉求不能被法庭支持。按照法律的规定,这样的判决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但在原告看来,她坚持的诉求却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如何说法释理让其接受法院的裁判,比判断一个案件结果更困难。经过林庭长的耐心解释,原告虽然不太甘愿,但还是接受了这样的裁判结果。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办案经历。信息爆炸的现在,我们都是捧着手机、离不开网路的“低头族”,却忘了抬头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感情。案件中就连修补夫妻关系的关键也是在社交平台上“昭告天下”,令人啼笑皆非。这也许正是我们八零后的惯常处理方式,在爱情里少了一剂包容和忍让,多了一味骄傲和自我。

学习办理案件,就像年少时正襟危坐学习绘画。旁听法官的庭审,如临摹般体悟领略,对庭审程序仿影描红,揣摩庭审技巧和节奏的把握;分析案件的事实与法理,仿工笔样层层进推,在案情的抽丝剥茧中,明彻入微地适用法律,工整细致地整理思路;灵动地做调解,倾听体会当事人的心情,若写意然挥笔洒落,抛开刻板生硬的法条,以当事人能接受的方式加以宽慰劝解,意到笔随。一个案件的完成,就像一幅精妙的画卷,工笔写意相得益彰,笔墨横姿。从一个刚刚铺开画卷运笔的人,成长为一名画匠,再升华为一名画家,我想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版权所有: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浙ICP备06050081号
地址:台州市市府大道399号 邮编:318000  访问量:50677304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