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执行手记: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执行手记: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蒋安杰(椒江法院)

 

一起看似普通的执行案件

      一大早,申请人周某就急冲冲的跑来找我,反映案情。我一边翻看案卷,一边在听她诉说。这是一起新接手的案件,一家卫浴公司向申请人借款20万元后未偿还,判决生效后仍不履行。申请人希望我们及时扣留被执行人的机器设备,以防转移财产。据申请人介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有诸多动产、不动产,区区20万元,只要我们出马被执行人一定会主动履行。拿起案卷,我拉上同事立刻驱车前往被执行人处。

      来到公司,我们发现被执行人的厂牌不知何时已被摘除。我隐约感觉,案件不会像申请人说的那么简单。果不其然,我们经过了解发现,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已经倒闭,厂房亦已被政府征收(但在拆迁前由村委会负责出租),拆迁补偿费用已被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领走。目前在厂房内生产经营的是另一家企业。我们走访了村委会、拆迁办及工商局,调取了相关证据。后又几经排摸,发现被执行人名下尚有存放在厂房内的一些旧机器设备。

一个漫长纠结的执行过程

      当我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后,申请人的眼泪哗的一下就出来了,她喃喃自语道:“这厂不是一直在生产吗,我把钱借给厂里,就应该向厂里要。我家里还等着盖房子呢!”我尽量深入浅出地向申请人解释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并告诉她,对于那些机器设备,我们会立即进行评估拍卖,她似乎有点懂了……

      在机器设备进入评估拍卖程序以来,申请人还是隔三差五地来找我,我解释着、劝慰着,送她走了,过两天,她又来了,又重复着不知道已经重复了多少遍的对话。但对于一个将半生积蓄借给被执行人家里急需拿钱盖房子,且只会书写自己名字的申请人来说,我们还能苛求她什么呢?我们只能同情、宽慰、尽量拍卖掉被执行人的财产。可案件的执行不能一如所愿,机器设备经两次拍卖均因无人竞买而流拍。当申请人听到这个消息,她的情绪失控了,开始咒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赖钱不还,咒骂自己的代理律师办事不力,并明确表示不同意以物抵债。此后一段时间,她几乎天天来法院,言辞日趋激烈,矛头逐渐指向法院及我本人。她说,机器设备评估价格太高,所以卖不出去;对公司法定代表人抓捕不成功,可能就是法院内部人员和对方有关系。终于,受到“高人”指点的她走上了上访之路。作为案子的经办人,我扪心自问,对于这起被执行人财产的处理是即时的,而且也通过公安机关对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了网上追逃,还多次到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家中查找,唯恐失去了任何一个突破案件的机会。但我也知道,执行的过程对于申请人来说早无意义,如果结果达不到她的心理预期,她不会停止非议,哪怕这些非议只有臆测而无缘由,案件似乎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无数次,我仰望星空苦思冥想:我还能为申请人做些什么?

一个看似峰回路转的契机

     在一次出差的归途中,好消息传来:被网上布控的公司法定代表人被公安机关抓住了。案件会有突破吗?通过询问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他明确表示企业经营不善,已经倒闭,只是没有清算而已。申请人的钱是公司前任法定代表人借用的,他现在拿不出钱来支付欠款,即使有钱也不会支付。在和解过程中,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的朋友、亲戚也过来了,厂房现在的经营者也在其中,自称是他的朋友。我隐约感觉,事情并不是象公司法定代表人自己说的那样简单。通过对当事人双方及其朋友有意识的闲聊中,旁敲侧击,我大致勾勒出这起案件的另一面:当初,公司前任法定代表人因为负债,就将公司转让给了现任法定代表人,并罗列了公司所欠债务的清单给他。此后,公司经营状况尚可,但他又不愿意“新官理旧帐”,于是在申请人诉讼期间,玩了一招“金蝉脱壳”,拉自己的朋友过来经营,作为朋友企业的一个分厂,自己躲到幕后,并在此期间转移了公司的大部分资产。只可惜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的证据难找。在历经数小时的协调后,双方终因差距太大,无法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最终被实施司法拘留。在他被拘留期间,我去了两回拘留所提审,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回,随着法定拘留期限的一天天临近。我的心也一天天地下沉,难道这个案子真的无法执结吗?

一个柳暗花明的结局

      就在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拘留期限届满的前一天,与一位做财务的当事人闲聊中,她抱怨自己的工作很累,一到月底就要向国税局呈报财务报表。我突然眼前一亮,马上到国税局调取被执行人的财务报表,发现被执行人收到执行通知书后,在当月的财务报表中公司存货的价值仍有60万之巨。我马不停蹄地提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明确告诉他在在收到执行通知书后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几番攻心战下来,他终于同意履行,当事人双方也终于达成了和解。一周后,被执行人按约履行。当申请人在结案证明上签字时,她轻声道了一声谢谢!我能感受到她的真挚。

一段案结事了后的反思

      案结事了,我长舒一口气。反思在这个案子执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一起案件,几经波折,数入穷途,终至柳暗花明。有时候,我们离成功一步之遥,却恍若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天堑。当我们穷尽执行措施,我们应当问一问自己,是否也已经穷尽了我们的执行智慧和技巧?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版权所有: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浙ICP备06050081号
地址:台州市市府大道399号 邮编:318000  访问量:50635423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