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法官手记:你我本来“邻舍”

你我本来“邻舍”

(玉环法院 苏为赞)

 

 

2016年元旦前夕,速裁法庭移交过来一个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原因除了案情疑难复杂外,还有一个令人尴尬的理由——语言障碍。原告老徐是位年逾古稀的村级环卫工人,只会讲“平阳话”,既不会普通话,也不会玉环人讲得较为主流的“太平话”。第一次开庭由于语言不通,年轻法官只能草草收场,随后将案件移到我庭。

看着案卷,我心里也直打鼓。对于“平阳话”,本人虽略懂一二,能听个八九不离十,但讲不了几句。此外,本案标的虽然仅5万元,但对一个村级环卫工人来说,肯定是省吃俭用好几年攒下来的血汗钱。而被告赵某与张某系夫妻,张某由于沉迷“六合彩”赌博欠下巨额债务,向许多同村村民借了钱。本案原告老徐就是众多村民之一,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等着看形势、决定是否跟风起诉的人还有很多。由于张某的这一嗜好,被告赵某自然以非夫妻共同债务作为理由进行抗辩。

庭审的日子很快到来。好在经过上次开庭的尴尬后,这次老徐让儿媳作为代理人,语言的障碍终于得以解决。可庭审剑拔弩张的气氛却丝毫没有减弱。赵某非但抗辩债务为张某个人债务,还当庭责怪老徐借钱给张某,使妻子在“六合彩”的路上越陷越深,导致家庭负债累累。老人只是一脸的无辜、无奈,连连表示,要不是自己身体不好,急于用钱,也不会这么着急要对方还钱,更不至于提起诉讼。说到激动处,双方甚至飚上了“平阳话”,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

其实,案件审理到此,事实已基本清楚。根据证据规则,判决赵某、张某履行债务已完全没有问题。可下判容易,解决纠纷难!第一难,在被告心有不甘,而且债务多收入少的情况下,判决难执行;第二难,如果后续其他村民纷纷起诉,纠纷最终还是没办法解决。

正在我一筹莫展之时,许是在乡音的感染下,被告赵某突然感叹:“你我本来是邻舍,我也不想将来我儿长大了,别人讲他娘赖账。现在欠下这么多,我也想慢慢还啊。”老徐接过话茬:“就是,我们是邻舍,只要你认账,每年付我几千元,利息我也不向你要了。”听到双方突如其来的感慨,我讲着生硬的“平阳话”连忙打起圆场,以乡情动之,以法律析理,积极提议双方达成和解。最终,被告赵某愿意以自己的名义另写一张条子,换回之前妻子出具的借条,并答应每年端午节前付五千元。老徐和赵某的妻子张某也都爽快地答应了,很快双方办妥了相关手续。同时,赵某也提议其他村民按此方案处理,免去诉讼奔波之苦。旁听席上几名拿着借条的村民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撤回起诉的老徐,小心地收好赵某重新出具的欠条,如释重负。而考虑到老徐的特殊身份和经济状况,我也帮他提出申请,免除了撤诉应承担的诉讼费用。一切手续办好后,老徐与赵某讲着“平阳话”,满意地一起走出了法庭。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同样的道理,法律也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万能钥匙。尤其在基层法院所面临的乡村熟人社会,除了法律,更需要借助道德秩序、乡规民约的作用。依据冰冷的法律条文简单作出判决,虽然也能调整已经出现裂痕的村民关系,但难免留下伤痕。而借助每个人心中的道德、乡情构筑起的社会关系,正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无疑更为美好。我想,作为一名法官,这也是应有的理念吧。

版权所有: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浙ICP备06050081号
地址:台州市市府大道399号 邮编:318000  访问量:50421570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