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组长三招“修水沟”

组长三招“修水沟”

金洪列(黄岩法院)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邻里纠纷更是如此。生活中因邻里纠纷矛盾恶化,甚至世代积怨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今天,一个发生在邻里之间的“修水沟”纠纷难案却在张组长的“三招”下迎刃而解了。

第一招:知己知彼。由于案件的特殊性,单知晓判决书上的文字还很难对案件的前因后果有全盘了解。因此,张组长首先向审判法官了解案件的审理过程,掌握裁判的事实和理由。案情看似简单:彭某和王某两家人的房子建造在呈直角的两条线上,中间有一大块打了围墙的空地属于王某,而彭某则要求王某将围墙退后15公分以便其修建水沟,两家人的纠纷已有五年之久,在村委会、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协调下都没有解决,法院最后支持了彭某的诉讼请求。案件执行起来却很难:15公分说长不长,但是“寸土尺金”的古训使得王某寸土不让;15公分说短不短,然而法院的生效判决使得彭某寸土必争。再加上要修建水沟的地方是在水田之上,而用来修建的材料则是表面坑洼的乱石,如何修建出精确的15公分的水沟成了首要难题。张组长带领我们踏勘现场,两家人及各自的“亲友团”也早早地在现场等待。在熟悉现场后,张组长试图尝试调解,不料矛盾一触即发,双方言语针锋相对,亲友团更是火上浇油,王某的大哥甚至向对方挥起锄头誓与此地共存亡。张组长并不气馁,此后又多次协调,并紧紧依靠村干部,动之以乡情,依靠生效判决,晓之以法理。在得知王某女儿是北洋镇政府的公务人员后,张组长又通过她向做王某的思想工作。终于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口头约定,在本月由王某将墙退进15公分,双方共同出资请村里的泥水工在此修建15公分的“水利工程”。

第二招:抓准时机。口头协定虽已达成,但是双方各有如此“热情”的亲友团助阵,修建工作也必定困难重重。因此本月时日每日见少,张组长却依旧按兵不动,只是不时地和村干部打打电话、聊聊天。我百思不得其解,问张组长。张组长却笑而不答。直到一天,张组长神秘地告诉我:“小金,我们修建工程的时机来啦!”我很是诧异,问他究竟,原来张组长已从村干部口中得知双方的几个亲友过几天都将外出。“排除干扰”、“机不可失”,这对本案执行而言的确是个不错的好消息。张组长在向领导汇报后,决定就在那一天突破这件棘手的案件。

第三招:贵在坚持。两个棘手的矛盾都已解决,但是我们仍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希望能在修建水沟的同时化解双方心中的那堵“墙”。是日七时,我们四名执行人员便出发来到所在村,两户人家和他们共同请来的泥水师傅也已到场。我们向泥水师傅讲述了判决书的内容,而泥水师傅也向我们说明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在得到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施工正式开始。开始后,张组长示意我们蹲守现场,因为接下来必定有矛盾产生。果然不出所料,由于墙面和水沟壁的不平整,双方对15公分的具体计算发生了争执。两家人的矛盾村里众所周知,泥水师傅也不敢对此妄下断言。因此,一条宽15公分水沟的修建工作变成了一个“浩大”的工程,当天执行陷入了工人修建——当事人发生矛盾——执行人员调解——双方达成合意——工人继续修建……的循环,工程进度十分缓慢。四月的北洋,桃花已经盛开,我们却无心欣赏美景。一直到下午5点多,水沟总算修建完毕。

事已了,双方当事人也都心平气和下来,盛情邀请我们一起用晚餐。我们婉言谢绝,执意离去,心底为修建的这条15公分的水沟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满意而深感欣慰。

版权所有: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浙ICP备06050081号
地址:台州市市府大道399号 邮编:318000  访问量:55695410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