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手记
执行手记:收之桑榆

执行手记:收之桑榆

郑永昌 邵巍(三门法院)

 

春节刚过,上班伊始,到处洋溢着温馨祥和的节日气氛。老百姓一般过了正月十五才会出来办事,我坐在办公室里,借机整理案卷。

忽然,门被撞开,同事老邵风风火火地冲进办公室,喊道:“小郑,走,陪我去健跳逮个被执行人。”

 

春节对我们执行人员来说是个好时段,被执行人大多会回家省亲。这不,一贯和我们法院“躲猫猫”的被执行人叶某就回家过年来了!机不可失,我们立即驱车赶往健跳。

可当我们赶到目的地时,却捕了个空,被执行人叶某已经“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了。

正当我们失望之际,老邵接到一个电话。放下电话,他高兴地说:“叶某跑了,我们就去追张某某。失之东隅,我们就收之桑榆。”

我一头雾水:“怎么了,去追张某某,他今年春节也回健跳老家了?这么巧?”

“是啊,刚刚接到申请人李三举报,被执行人张某某正在健跳驶向三门客运中心的小客车上。”老邵兴奋地说道:“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靠准消息。”

 

张某某,男,健跳人,本院执行“老赖榜”人物之一,涉及多起案件。长年在外包小工程,有一定的履行能力,多年避债在外未归。

“申请人说,那辆车刚从健跳站开出没多久,车上除了张某某外,还有申请人的朋友,可以不定时地提供消息,我们现在开始追赶,应该可以追到。”老邵一边介绍着案情,一边发动车辆。

“让李三把车牌号及车辆的大致状况发过来不是更好吗?”我提议。

老邵解释道:“李三说他的朋友是在上车后才发现张某某的,所以不知道车牌号,现在人在车上,又不想引起怀疑,只能发车辆的大致位置。”

车子在乌黑的柏油路上穿梭着,老邵负责驾驶,申请人李三收到朋友发送的信息后再与我电话联系,形成了一个人机移动定位系统。

为防追过头,我一路上不断地让李三及时报告客车的最新位置,饶是这样,由于路上的小客车很多,小客车上下客过程中又时停时开,我们始终确定不下是哪一辆车,只能时而跟跟这辆,时而跟跟那辆。

将近六敖时,李三来电:“车已到六敖镇上,张某某好像要下车。”

“如果张某某在六敖镇下车,我们就前功尽弃了,一方面我们赶不及,另一方面镇上今天恰好集市,人多路堵,张某某下车后再想找到,就如大海捞针了。”我忧心忡忡地分析道。

老邵闷声不响,却狠踩了一脚油门。

 

手机又响,一定是李三的电话。也许张某某已经下车了,我有些沮丧,不愿接那手机。手机却执着地响着。我操起电话,果然是李三的电话。电话那头却很兴奋:“张某某又跳上车了,车牌号我们也知道了,是……”

我们喜出望外,老邵抖擞精神,驾车追击,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了那辆车。我们尾随着客车来到客运中心。当张某某哼着小调走下车门时,我们已经在车旁“迎候”。见到我们,他顿时蔫了,只是后悔不迭地说:“早知道这样,我在六敖下车后干嘛又再上车啊……”

 

版权所有: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浙ICP备06050081号
地址:台州市市府大道399号 邮编:318000  访问量:55695063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