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仰不忘承诺

        办公室 周超

年前,当我一次迈入法学院校门的时候,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将来,只记得当时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在座的你们,有很多人会成为未来的法官和检察官,希望那时的你们能够坚守对法律的一份信仰,牢记对人民的一份承诺,法学是人学,法律就是你们的人生。怀揣着懵懂,转眼间我已走上工作岗位快五年,在经历了身份的转换、角色的改变,职业的光环日渐散去时,法官这个称号,对于我来说才变得更为真实和平凡。有人说,法官不只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身份,一种使命,也许从我们穿上制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们将与责任、奉献、和牺牲结下不解之缘。

曾经有位当事人走进我的办公室握着我的手说了一大串感激的话,言语中我才明白原来他把我误当成了另一位已经调走的同事,当我告诉他认错人的时候,这位当事人非常可爱得说:“我谢谢你也一样,反正我只认得你们都是法官。”我不知道那位已经调走的同事曾经为这位当事人做过些什么,也许是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为他减免了诉讼费,也许是在他生活陷入困境的时候为他要到了赡养费,也许是在他目不识丁无力书写诉状的时候帮他口诉立案,也许只是耐心地听他倾诉同时递上了一杯热开水……每天,我们都要接待各种样的当事人,有人会将不满转嫁到法院,有人会将脾气发泄到承办人员身上,有人会牢骚挂在嘴边,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宽容和忍耐,尝试聆听和善待。热心为老百姓办事,用心为当事人办案,这,或许就是我们的使命。

20069月,我被下派到温岭石塘一个海滨法庭工作,那里的条件虽然艰苦,却留给了我弥足珍贵的记忆和无法抹去的回忆在那里,我体会到了冒着近40度高温爬山路送传票全身湿透的酣畅淋漓,经历了顶着寒风出海执行坐在渔船上被海浪晃得呕吐不止的狼狈不堪;在那里,我忘不了第一次接到恐吓短信扬言要挑断我手筋脚筋时的那份无助与恐惧,更忘不了通知当事人来领取执行款时电话那头传来的欢声笑语。曾经有位老人因为一场官司与我相识,作为当时的承办人员,当我告诉老人家没有借条很难打赢官司时,倔强的老人瞪大双眼满脸涨得通红:“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明明借了我钱,说不还就不还了,什么借条不借条,我们老百姓又不识字,这共产党的天下还讲不讲理!法官同志啊,这是我十几年讨海打渔攒下的辛苦钱,是我风里来雨里去拿命换回来的啊!老人的话说得我当时心里很难受。一次调解,两次调解,通知对方不来,我们就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门调解,案子从立案了结虽然不到一个月,但从调查取证再到调解执行,双方当事人家我们跑了不下十五趟,最后我们帮他要回了全部的本金。老人来领钱时偷偷塞给了我一袋刚从船上带回的海鲜,我笑着说:“大爷,你还来这一套啊!”老人笑得像个孩子,他说:“我这辈子从来也没打过官司,这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一次了”是啊,作为法官,也许我们一年要经手上百案件,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一份烦琐而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可对于很多案件的当事人来说,也许一辈子他们也就打一次官司,我们的每一个判决,每一次调解,每一句言行,也许都会成为他们对人民法官的印象,对人民法院的评价。尊重自身手中的权力,保持内心那份纯粹信仰,敬畏胸前那杆天平,可能也是我们的使命。

一直都很推崇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作为人民法官,我们是正义的化身,是公平的代言,是公正的表率,我们手握人民赋予的审判权和执行权,在追求看得见公平的同时,更要保证看不见的公平。清正廉洁、防腐拒变,如果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对于我们,那更是一条高压线。试想一个法制社会如果对司法廉洁都能产生质疑,更何况是司法公正、司法权威有人说法官要成为一个守得住清贫的人,一个经得住诱惑的人,一个熬得住艰苦的人,一个管得住小节的人,我想说,其实我们只要做一个对得起这份工作、对得起这个称号、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这,当然还是我们的使命。

职业的选择可能是一时的,但为此而作的奋斗必将是终生的,求真务实、刚正不阿,鞠躬尽瘁、不辱使命,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声音,也是源于生命的承诺。

 

1